不忘初心携爱同行,“蝈蝈璋”加油!
陕西首届520公益季--公益大使评选
三秦都市报、三秦网、公益记者公众号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,启动“520公益季”活动,这是陕西公益界的盛会。
我校郭璋参选,欢迎大家关注!
不忘初心携爱同行 为山区孩子描绘蓝天
郭璋,女,汉族,吉林长春人,1994年5月生,22岁,中共党员,本科学历。2015年7月,她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的一员,来到了国家级扶贫重点县—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学校支教。自支教以来,她始终牢记“立足本职,甘于奉献”的志愿精神,处处严格要求自己,从点滴小事做起,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投身到贫困山区的学生教育和成长中,用稚嫩的双手在平凡的岗位上,留下了不平凡的印记,得到了支教地师生的交口称赞。她在中国青年网开设了个人支教故事专栏,发表文章50余篇,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评为“2015年度十大新闻人物”“志愿之星”。被授予陕西省渭南市第三届“五四青年奖章”。《中国青年报》《西安晚报》《阳光报》及陕西电视台、澄城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其进行专题报道。
学生眼中的“大姐姐”
“要当好教书育人的‘先生’,我得先当好学生们的‘学生’”
初到刘家洼学校,郭璋尽力克服新环境带来种种不习惯、不适应,以东北人开朗爽气的性格,凭着特有的一股“女汉子”式的倔劲,很快就适应了工作,扛起了整个初一年级的语文、政治、综合课3门学科的教学任务。尽管工作压力大、信息相对闭塞,但她热情不减,迎难而上,坚持记录着日常的琐碎,不断为学生“制造惊喜”,除了认真学习关于教学方面各类书籍外,她还努力在网上搜集许多有关教育教学方法的资料,并认真梳理汇总。另外,她还时常留意上级关于中学教育的各类新闻报道,努力将上级各种教育精神读懂悟透。作为一个东北姑娘,性子急、直爽,但面对学生时,她却非常有耐心。在家访过程中,她除了就学生情况与家长探讨外,还常常请教学生家长,详细梳理自己教学上的意见建议以及对学校和当地教育的思考,从而为自己有效开展教学积累了第一手素材。
在担任刘家洼初一班主任期间,她把“要想当好老师,必须先了解学生”当成搞好师生关系的关键,对于学生的提问,她从来没有回避过,对于家长的要求,她也以诚相待,尽量予以满足。在课上观察记录学生情况之余,她坚持把功夫下在课后,通过个别谈心谈话、家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状况,全部掌握了学生的实际情况。每次走访看到留守学生家中的贫困生活,她常常湿润眼眶。她意识到,对贫困山区的学生而言,自己不仅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,还要与学生们打成一片,做他们的知心“大姐姐”。在中秋节、冬至等节日时,她亲自煮水饺、发贺卡,与学生一起过节。在课余时间,她总是与学生在篮球场、操场上一起疯,一起玩耍。面对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“老师”,学生们也敞开了心扉,亲切叫她为“大姐姐”。
进取创新的教学能手
“一年的时间不长,我总要给娃娃们留下点啥。既然选择了支教,就要破茧而出,打一场漂亮的硬仗吧!”
刘家洼学校,地处贫困山区,交通不便,教育资源极为匮乏。在教学中,郭璋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低。为此,她设计了一套“接力上台”办法,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,在黑板上分出对应区域,各组代表接力上台、同时听写,如果场上同学书写错误,由补位同学继续,并创新设置了奖励机制。对于表现好的学生,由她给学生下发她亲手做的各种小玩具,既增加了学生兴趣,又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。针对文科类知识的学习,她摸索出一套特有的学习方法——“题签法”,对于语文和政治需要背诵的内容,她将每个知识点的问法多元化,答案明确化,学生人手一份,利用课前时间,每天轮流提问,做到边学习边复习,知识点的重复加深记忆,让学生们逐渐学会自主学习。当学生对学习有了积极性后,郭璋又自费购买练习册,帮助学生巩固提高。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,郭璋用心搜集一些科教片放给孩子们看,并开展一系列“走出山外看风景”活动,通过网上搜集、自己整理等手段,将外面的新思想和新事物带给大山深处的孩子,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扇健康成长的门窗,也为青少年教育增添了情商培养的有益探索。通过不懈努力,她所带的班级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,语文3校联评排名第二,政治排名第一,郭璋也获得了“星级教学能手”的荣誉称号。
富有爱心的“蝈蝈璋”
“这世上有太多的无能为力,但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力所能及。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,每一个需要温暖的孩子都会快乐犹如向阳花!”
郭璋所带的班有42名学生,在用心教学的同时,学生的衣食冷暖、心灵情感以及家庭境况也时刻在她的心上。面对班里部分学生父母不在身边,只能由爷爷奶奶照看的现状,郭璋心系这些留守儿童,积极应对,为了使他们得到更多关爱,她主动与社会媒体沟通,策划实施了“关注留守儿童,爱心点亮微心愿”活动,为几十名在校留守学生提供了资助。为了让学生在冬天上课时不受冻,从来没有干过“针线活”的她,主动向当地群众学习缝纫技术,并购置布料,亲自为42个学生缝制了爱心坐垫。为了让外界知道和了解所在学校贫困儿童现状,提高全社会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度,郭璋发挥自身优势,通过澄城团县委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官方微信、微博,中国青年网开设支教故事专栏以及澄城当地的百姓公众号“人文古徵”等一些新媒体平台,通过发表文章、微博、信息等方式,广泛呼吁社会各界多关心贫困山区的孩子们,发动各方力量募捐物资,搭建起了外界联系援助山区学生的平台。
在她的努力下,从全国各地寄来的包裹纷至沓来,有捐学习用品的、有捐保暖衣物的,共募集到衣服178件,图书64本,现金5000元,笔300余支,本子600余本,为了确保捐赠物品发放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手中,郭璋与学校的老师一起对衣物进行清点、确定每个班真正需要衣物的学生名单,并与其家长联系征得家长同意,按照孩子身高胖瘦再次进行“分类”,通过一周的忙碌,终于分发了捐赠物品,使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增添了久违的温暖。
在刘家洼学校的支教生活,郭璋实现了从一名大学生向基层老师的华丽转身。支教并不是一帆风顺,支教的生活也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如意。郭璋说,“一年的时间不长,我总要给娃娃们留下点啥。既然选择了支教,就不要着急,不要沮丧,要破茧而出,打一场漂亮的硬仗吧!”她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,对待工作兢兢业业,对待学生竭尽所能,付出真心、爱心,甘于奉献的志愿精神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,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。
520公益季--公益大使评选
为我校的蝈蝈璋加油!
点击图片查看详细信息 ↓